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高级人才发展中心
   

第一期心理辅导师项目招生简章

发布人:郑斌发布时间:2019-08-12浏览次数:2690

第一期心理辅导师项目

招生简章

(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

1. 院系介绍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是一个以社会学一级学科为主,兼有心理学、公共管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优势的学院。现下设四系两所:社会学系,社会工作学系,心理学系,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系,人口研究所,人类学民族研究所。学院以“崇尚学术,求索真知;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为办学宗旨,致力于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在社会服务上成为国内一流的政策咨询中心。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干部教育培训中心是专门从事高层次人才继续教育的教学管理机构。培训中心以“整合复旦知识资源、智力满足社会需求”为宗旨,立足学院强大的教学科研优势和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的区位优势,秉承学以致用的治学传统,以“规范、诚信、创新、发展”为准则,顺应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各界对社会管理知识的广泛需求,面向国内外开展多层次的继续教育服务。

  

2. 项目概况

本项目由复旦大学主办,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承办。

2018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中宣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作为推进平安中国、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为了满足中国人民日渐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特开设心理辅导师人才培养项目,协助推进《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培养社会需要的心理学专业服务人才。

  

本项目秉承“普及心理学知识,培养心理服务人才”的宗旨,全面整合复旦大学的优秀师资和优质培训资源,选聘心理学领域资深学者和经验丰富的临床工作者,理论讲授和实践训练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复旦大学的优势,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贡献一份力量。

  

  

3. 招生对象

1)对心理学感兴趣;

2)渴望获得个人成长;

3)想要提升人际关系;

4)教育机构工作者

5)职场人士

4. 入学程序

提交入学申请→院系审核通过→缴费→办理入学手续

→ 由学院向学员寄发“入学须知”。

  

5. 授课时间、地点

授课时间:线上75学时,线下6天。

授课地点: 复旦大学 + 网络教学+ 现场教学

  

6. 考核方式

考勤+考试

  

7. 证书授予

考核合格者,复旦大学将为学员颁发“心理辅导师课程结业证明”。

  

8. 培训费用

培训费:9900元/人

其中:(1)报名费:0元/人;(2)学费:9900元/人。

由学员将学费直接汇入复旦大学账户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上海翔殷支行

户名:复旦大学

账号:033267-08017003441

  

9. 其他说明

本“招生简章”须在学院(承办单位)官网上发布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http://www.ssdpp.fudan.edu.cn/portal

联系电话:021-55665335

邮箱:szpxzx@fudan.edu.cn

附件1:项目教学计划。

附件2:授课教师介绍。

  

  

  

  

  

  

  

  

  

  

  

  

附件一:

心理辅导师项目

第一模块:心理学入门

走进心理学(5学时)(杨锦绵)

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2、人的心理的本质

3、心理学发展简史和主要流派

4、心理学主要研究领域

5、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二模块:夯实基础-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理论基础(65学时)

普通心理学(刘明波)

社会心理学(陈斌斌)

发展心理学(吴国宏)

人格心理学(高隽)

健康心理学(钱捷)

男女性别差异心理学(田芊)

哲学思维与心理学(吴国宏)

  

第三模块:心理学对人类心理结构的假设

心理学对人类心理结构的假设及疾病观(5学时)

精神分析视角(李淑瑧)

认知行为视角(李晓茹)

家庭治疗视角(陈侃)

存在主义视角(钱捷)

第四模块:线下成长工作坊

体验性团体(6天)

第一天:上午:开学典礼

下午:体验性团体,婚姻家庭议题(李淑瑧)

第二天:亲子关系议题(钱捷)

第三天:职业规划议题(高山川)

第四天:情绪管理议题(高隽)

第五天:人际关系议题(吴国宏)

第六天:上午:体验性团体,自我成长议题(丁敬耘)

下午:结业典礼

特别说明:如有授课教师的学术活动、出国访问、政府会议等不可抗力原因,则授课教师及授课时间等有可能根据情况做一些调整。


附件二:(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授课教师

简介

  

孙时进

u复旦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u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主任

u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健康与医学心理研究所所长

  

吴国宏

u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

u华东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博士

u研究领域包括儿童认知发展、当代认知心理学视野下的皮亚杰理论和实验研究、智力和创造力研究

  

陈斌斌

u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

u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学系,博士

u研究方向: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学、家庭心理学、 进化心理学

  

  

李晓茹

u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

u东京大学临床心理学专业博士

u上海市心理卫生学会常务理事

u杨浦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特聘专家

u接受过专业的心理临床和咨询的教育与培训,长期从事与心理临床相关的科研与实践

  

田芊

u复旦大学心理学系讲师

u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进化心理学、性别与择偶策略等

  

  

高隽

u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

u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基础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专业博士

u研究方向:自我意识情绪和情绪调节、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络、特殊职业人群的共情能力和情绪劳动

  

  

  

陈侃

u复旦大学心理学副教授

u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

u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博士

u接受来自瑞士和美国的心理分析家的专业训练,期间研究方向:游戏治疗、艺术治疗、梦的解析的临床试验等。

u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合作完成课题研究,内容涉及“心里治疗技术对慢性疲劳患者免疫系统的干预”

  

  

李淑瑧

u复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督导师

u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u华东师范心理学硕士

u系统接受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及督导师系列培训(导师:约翰·贝曼(John   Banmen))

u16年心理咨询临床工作经验

  

杨锦绵

u复旦大学心理系副教授

u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认知心理学博士,加州大学心理学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是儿童发展,家庭教育和大脑认知。

  

  

  

丁敬耘

u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心理学博士。在完形心理治疗(格式塔疗法)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将心理学与管理学有机融合,在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学上有着独到见解。

u主讲过《成功心理素质训练》、《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编著作多部。

  

  

刘明波

u复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副教授

u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副秘书长,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咨询师、注册督导师。

  

  

钱捷

u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心理学研究所博士生,美国芝加哥心理学院(TCS)临床心理学心理咨询方向硕士。

u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注册号:X-18-035)。

u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文化与心理治疗学组委员会成员,中美精神分析联盟会员。

  

高山川

u现任教于复旦大学社政学院心理学系。

u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硕士,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曾在《心理科学》等专业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研究领域为职业心理学和决策心理学。

  


Copyright©2014 复旦大学版权所有 沪ICP备:042465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 邮编:200433 | 电话:(86)021-6564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