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心理学及应用高阶研修班招生简章(第二期)
发布人:郑斌发布时间:2023-06-14浏览次数:1113
2023年心理学及应用高阶研修班招生简章(第二期)
(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
1.学校及院系介绍
复旦大学(Fudan University),位于中国上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一所世界知名、国内顶尖的全国重点大学。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是学校下属院系,是一个以社会学一级学科为主,兼有心理学、公共管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优势的学院。现下设四系两所:社会学系,社会工作学系,心理学系,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系,人口研究所,人类学民族研究所。学院以“崇尚学术,求索真知;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为办学宗旨,致力于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在社会服务上成为国内一流的政策咨询中心。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高级人才发展中心是专门从事高层次人才继续教育的教学管理机构。培训中心以“整合复旦知识资源、智力满足社会需求”为宗旨,立足学院强大的教学科研优势和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的区位优势,秉承学以致用的治学传统,以“规范、诚信、创新、发展”为准则,顺应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各界对社会管理知识的广泛需求,面向国内外开展多层次的继续教育服务。
2. 项目概况
本项目由复旦大学主办,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承办。
当前世界百年未遇之变局,触发了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强制变道,更触发了我们对人性的、内在的、深入长远的思考。如何逆势觉醒,找寻内心世界的安定?如何顺势升维,超越纯经济效益的评价体系和思考维度,心理学思维应该成为我们思考人生的新维度。现代心理学,是以科学的方法探索人类心理与行为规律,为错综的社会现象和复杂的人性提供理论解释和有效应对的学问。应天时,时代推动社会人士学习心理学求索答案!
百年人文底蕴的复旦大学,汇聚国内外优秀心理学者,召唤具有自我更新精神的时代精英们重回校园,从心灵出发,探索人性本质!以人为中心,探寻人生意义!
3. 招生对象
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对探索人生和人性感兴趣:
1、对心理学和精神领域有浓厚兴趣的社会精英,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及人生阅历、致力于将心理学应用于生活和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
2、希望通过学习心理学突破固有心智模式、实现个人成长,开启终身学习的社会人士。
3、有志于推动心理学社会化应用,渴望系统学习心理学,建立正本清源的专业理论和方法的社会人士。
特别说明:本项目不招收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公务人员、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
4.招生规模
本研修项目拟招收研修生25名(上限),择优录取。
5.入学程序
提交申请表→资料初审→在线集中面试→学费缴费 →入学须知→办理入学手续→开班
6. 授课时限、地点
授课时间:每月集中授课,每场两天一晚,共六场,累计课时120小时(课题研究课外指导课时除外)。(2023年12月至2024年6月)
授课地点及形式: 复旦大学+现场教学
7. 考核方式
课题研究报告+考勤
8. 证书授予
考核合格者,获复旦大学非学历教育办公室颁发的结业证明。
9. 培训费用
培训费:68000.00元/人
其中:(1)报名费:/ 元/人;(2)学费:68000.00元/人。
由学员将学费直接汇入复旦大学账户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上海翔殷支行
户名:复旦大学
账号:03326708017003441
10.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复旦大学社政学院高级人才发展中心
办公地址:复旦文科大楼9楼923室
联系电话:021-65643705,13917508451
联 系 人:张老师 王老师
邮箱地址:szpx@fudan.edu.cn
11. 其他说明
本“招生简章”将在学院官网上发布!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网址:http://www.rcfz.fudan.edu.cn/
附件1:项目教学计划。
附件2:授课教师介绍。
附件1 项目教学计划
本项目课程将从身心关系、心理学应用必修课程以及相关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方法等模块进行学习内容的设计,每月二天一晚,课题研究指导贯穿全课程,由课题研究导师组完成课外指导。教学课程安排如下:
科 目 | 课 程 主 题 |
1 | 心理学导论 |
2 | 课题研究:生命历程的心理重构方法 |
3 | 生物学视角下的人类心理 |
4 | 毕生发展心理学:经典理论与重要研究 |
5 | 专题研讨一:亲子关系与亲子互动 |
6 | 神经心理学:情绪与行为背后的脑机制 |
7 | 精神分析:揭开潜意识的秘密 |
8 | 沙盘初探:沙盘世界中的转化与治愈 |
9 | 心理画外音:透过图画增强自我意识 |
10 |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与社会治理 |
11 | 专题研讨二:社会分化与社会心态的变化 |
12 | 人生之问:人格心理学的诠释 |
13 | 决策心理学:风险认知与判断的心理机制 |
14 | 进化心理学:研究人类行为的新视角 |
15 | 心理的测评及运用 |
16 | 艾利克森学派的临床催眠 |
17 | 专题研讨三:家庭养育与个人成长 |
18 | 结业成果汇报专题 |
特别说明:如有授课教师的学术活动、出国访问、政府会议等不可抗力原因,则授课教师及授课时间等有可能根据情况做一些调整。
附件2 往期部分授课老师介绍
郭秀艳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实验心理学、老年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
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完成国家级规划教材3本;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曾任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现为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时间心理学专委会主任、心理学专业期刊《心理学报》副主编。
陈斌斌
复旦大学心理学副教授,系主任。
兼任多份国际学术期刊编委,儿童发展研究协会(SRCD)及国际行为发展研究协会(ISSBD)会员
高隽
复旦大学心理系副教授,副系主任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注册系统委员会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师专委会青年委员
国际催眠协会(ISH)会员,中国区代表
陈侃
复旦大学心理系副教授,复旦大学教师教发中心特邀研究员
美国麻州大学基础教育与人力资源方向访问学者
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副会长,IAAP 认证荣格分析师,国际意象体现学会(ISEI)具身想象技术注册治疗师及教练等。
丁敬耘
博士,复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硕士生导师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整合心理学专委会秘书长
田芊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复旦心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徐珂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历任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
现任复旦大学复旦学院副院长兼教务处副处长。
俞洪波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际核心期刊 Neuroscience Letters 杂志副主编,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杂志编辑。
任职于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神经科学会等专业委员会。
李强
原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军事心理系实验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心理学专硕特聘导师;复旦大学心理学及应用高级研修课程导师。神经精神科医师,心理测评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多年临床心理工作经验,擅长各类心理问题的咨询与治疗。
郭永玉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格与社会心理研究所所长
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心理学与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等。
李玫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
中国心理学会认证的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分会副会长等
曾获北京市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称号,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称号,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奖等。
苏彦捷
苏彦捷,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美国心理科学学会(APS)会士。
现为中国心理学会候任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心理学会理事长。
主要研究心理能力的演化和发展。2016年获得第十二届北京市教学名师奖,2019年获北京大学教学卓越奖。
许燕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心理学会积极心理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北京心理学会和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监事长等职;
曾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北师大心理学院院长、教育部高校心理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健委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成员,《心理学报》副主编等职。
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心理学会学科建设成就奖,中国心理学会认定的心理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23年,央视《开课啦》“爱与被爱的人生”讲课嘉宾,CCTV央视频“阅 · 见”嘉宾
……
备注:排名不分先后。因老师学术活动、出国访问、政府会议等不可抗力原因,课程、课时、授课教师等会根据情况做一些调整。